早期可能没什么症状表现,发病期因人而异。
为什么这么说?这还要从感染艾滋病后经历的几个时期说起。
感染艾滋病毒后会通常经历急性期、慢性无症状感染期和艾滋病期这几个阶段。但无论是哪个阶段,同样都是感染了艾滋病毒,都具有传染性。
下面详细说说几个分期的特点。
所谓急性期,是指患者在感染艾滋病毒后的2到4周左右会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腹泻等类似感冒的症状。这些症状一般持续1到3周左右。
但急性期的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因此不能通过急性期症状的有无判断是否感染。
其一:有上述症状也不能说明感染了,因为这些症状的出现主要和机体的保护机制相关。也就是当人体受到异物的侵袭,就会通过发热等症状来对抗,同时通过这些症状提醒主人正在经受外来异物入侵。但不光是艾滋病毒侵袭会引发这样的症状,任何其他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进入人体都可能让人体启动相应机制。
比如危险行为后恰好感冒了,或者饮食变化导致腹泻,亦或者过敏出现了皮疹等等。所以不能单凭这些症状就判定自己已经感染。
其二:没有症状也不能说明没有感染,因为有一小部分人感染后可能没有急性期症状或者症状表现并不明显,人体没有很明确感受到,直接进入慢性无症状感染期。
因此,艾滋病的诊断不靠症状,检测结果才是唯一金标准。
其实,急性期症状是很多人想了解的问题,也是王医生特别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因为一旦描述了早期可能出现的一些症状,就有朋友用危险行为后自己出现的某些甚至某一个症状往艾滋上靠,导致自己非常恐慌。
这一点在恐艾朋友身上表现的更加明显,甚至有一些没有实质性危险行为的朋友,行为后出现诸如低热、散在皮疹、自我感受的淋巴结肿大,就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感染了。行为决定风险,如果是没有风险的行为,出现什么症状都不需要往艾滋上联系。
急性期过后,病人会进入长时间的无症状感染期,这时候病人没有任何外在可以识别的症状和体征。如果不做HIV抗体或者核酸的检测,没办法知晓病人体内已经有艾滋病毒,因为处在这个时期的病人,没有外在可以感受到的症状。
但是如果这个时期不经治疗,艾滋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对人体CD4+T细胞的破坏也会持续存在,人体的免疫力因此持续下降。
无症状感染期持续的时间因人而异,有的可能长一些,有的可能短一些,不同观察结果不完全一样,目前大多认为平均可达6~8年左右。通常约80%的感染者经历约10年的无症状期,少数感染者2-5年内就发展到艾滋病期,极少数感染者能维持正常免疫力超过12年。
接下来病人进入艾滋病期,即当人体的CD4+T细胞低于200copies/ml或者不管CD4+T细胞水平如何只要出现了机会性感染甚至机会性肿瘤,就认为患者已经进入了艾滋病期。
这时候人体才会出现一些明显的躯体症状,比较典型的包括:持续发热、反复腹泻、有可能半年内体重就会下降10%。有些患者会出现性格上的改变、多个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口腔粘膜白斑、神经系统受损者会导致感觉异常,比如说手脚麻木或刺痛感、皮肤可能出现反复发作的疱疹或真菌感染。
常见的感染如:卡氏肺囊虫肺炎、肺结核、刚地弓形虫、隐孢子虫、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常见的肿瘤包括卡波济氏肉瘤和淋巴瘤等。
说完艾滋病期的症状之后,又有朋友用多年前的危险行为来问王医生,我有口腔粘膜白斑或者我脚部真菌感染,是不是感染艾滋病毒进入发病期了?问:你此前检测过吗?答:检测过,都连续检测一年多了,结果都是阴性,可我还是怀疑我感染了,目前检测结果不准。如果有这样的担心,我可能要提示你,你要解决的不是检测的问题,是你怀疑感染这个问题,因为怀疑是想法,不是事实,也不是艾滋专业问题。
综上所述,大家一定不要依据症状的有无判断是否感染,因为这并不准确也不科学。急性期症状不具有特异性且有一部分人没有,而此后人又会长期停留在无症状感染期,到了艾滋病期再发现就耽误了治疗时机。所以要想知道是否感染,发生危险行为后一定要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艾滋病的相关检测,以明确是否感染。如果没有危险行为,也不用自己吓唬自己,更不要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