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青少年对艾滋病的认知,增强防艾意识,消除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2025年7月18日,江苏大学材料学院“预艾予爱,知行共守”博爱青春实践团队联合镇江市红十字会,在谏壁街道东街社区活动中心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防艾主题宣教活动。此次活动以创新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为社区青少年带来了一堂生动且深刻的防艾课。
精准教学:问卷科普破盲区
在宣传科普课堂上,实践团队采用“即时反馈”的施教方式。志愿者们向孩子们发放问卷,进行一对一的知识调查,并依据答题情况即时开展科普教学。在讲解过程中,团队成员巧妙运用生动的比喻和鲜活的实例,将一道道题目阐释得通俗易懂。当发现多名儿童在“蚊虫叮咬传播艾滋病”一题上勾选错误时,志愿者迅速展开系统讲解,详细介绍病毒的传播过程,让孩子们清晰地了解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并非想象中那般简单。这种“即填即反馈”的创新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防艾知识,享受学习乐趣。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式以及相关政策法规都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巧手传情:方寸红纸寄关怀
手工实践环节将活动氛围推向了高潮。团队成员一边深情讲解红丝带所蕴含的关爱、支持与希望的意义,一边熟练地将红色卡纸裁剪成细长条,为孩子们展示红丝带的制作方法。在志愿者耐心细致的指导下,孩子们纷纷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不少孩子成功剪出了相连的手拉手小人图案,象征着对艾滋病患者的陪伴与支持。更有一位小朋友独具匠心,在红丝带上写下了对艾滋病患者的真挚祝福:“希望你们能勇敢面对,生活充满阳光。”二十余件充满童趣与爱心的作品在展板上一一排开,片片红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如同一股股暖流,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间。孩子们看着自己的作品张贴在展板上,脸上洋溢着兴奋与自豪,他们知道,自己正在为防艾事业贡献一份小小的力量。

童心祝福:纸短情长聚暖流
活动现场,实践团队还特别设置了为艾滋病患者征集祝福的环节。小朋友们纷纷拿起笔,用自己稚嫩的笔触写下对艾滋病患者的美好祝愿。有的小朋友由于不太熟悉汉字,便用拼音替代生词,一笔一画中传递着纯真的情感;有的小朋友则饱含深情,写满了一整张便签纸。团队成员全程一对一指导,帮助孩子们准确表达自己的心意。一张写着“早日康复,平平安安”的便签,搭配着亲手制作的剪纸,共同折射出孩子们对艾滋病患者的接纳与关怀。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祝福传递,更是一场深刻的生命教育实践,让孩子们学会关爱他人,尊重每一个生命。

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更收获了快乐与成长。他们在心中种下了爱心的种子,这些种子将随着他们的成长生根发芽,通过他们的行动传递出去,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改变大众对艾滋病患者的看法。
展架中央,由祝福卡拼成的红丝带造型格外醒目,流淌着无尽的暖意。正如展架上那张便签所写:“科学消除恐惧,善意治愈心灵”。江苏大学材料学院“预艾予爱,知行共守”博爱青春实践团队和镇江市红十字会,正带领着这些年轻的身影,用创新与诚意,在城市的角落编织着对抗偏见与恐惧的防护网,为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关爱的社会贡献力量。
(通讯员:王企鸿、姜萱、闫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