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按照《北京市防治艾滋病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23年北京市艾滋病防治工作要点的通知》《北京市防治艾滋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转发<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艾滋病防治质量年活动的通知>的通知》文件要求,石景山区防治艾滋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为期三年的艾滋病防治质量年活动,各单位对照石景山区开展艾滋病防治质量年活动职责任务清单,积极落实艾滋病防治工作职责,现将2023年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质量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公众防治意识
(一)广泛开展禁毒防艾宣传教育活动
今年6月26日是第36个国际禁毒日,石景山区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全区各部门、各街道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明确的禁毒防艾宣传活动,联合北京同心相随志愿者服务团队、石景山区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协会等多家单位开展禁毒防艾宣传30余场,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宣传模式,通过禁毒防艾知识答题、健步走、仿真毒品讲解宣传等模式开展,受众群众达20000余人。切实加强群众对不良行为的准确辨识能力,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广大群众拒绝毒品预防艾滋的共识,及对毒品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准确化,体系化,从而树立正当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应有的道德观念,吸纳更多人参与到禁毒防艾的宣传队伍。
石景山区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禁毒防艾宣传工作,积极组织辖区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月系列活动”宣传活动。区疾控中心美沙酮门诊(北京市药物维持治疗第八门诊)针对服药人员举办以“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为主题的活动,通过设置禁毒、艾滋病防治知识展板、发放安全套及宣传折页以及播放禁毒防艾相关视频等形式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各医疗机构通过在单位宣传栏张贴、悬挂宣传标语、海报或候诊大厅LED屏播放禁毒防艾公益广告,扩大禁毒防艾宣传的覆盖面。同时重点利用机构官网及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大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线上普及。累计组织各类线上线下宣传活动25余次,现场宣传发放宣传品2000份,悬挂横幅、张贴海报、电子屏滚动播放30余处,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宣传文章15篇,受众达12000余人次。
中关村石景山园区管委会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安排部署,积极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进企业”活动。5月19日,在中关村石景山园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开展“预防艾滋,共担健康责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党群服务中心醒目位置摆放艾滋病科普知识宣传展板,面对面向企业员工宣传普及艾滋病预防常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园区机关干部、楼宇工作站社工和非公企业员工共计30余人参加活动。6月26日,在中关村石景山园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开展“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为主题的6.26国际禁毒宣传日活动,通过北京市普法宣传挂图宣传展板,号召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禁毒,关注禁毒,当好禁毒工作的宣传员,园区机关干部、楼宇工作站社工和非公企业员工共计40余人参加活动。
(二)持续推进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进社区
一是石景山区民政局会同区卫生健康委,协调各街道指导社区做好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进社区宣传活动,要求每社区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宣传活动,鼓励社区结合老街坊“社区邻里节”主题活动、“社区大课堂”、社区公众号、楼门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在国际禁毒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关键节点开展宣传教育;二是依托公共卫生委员会,严格落实职责。指导社区规范建立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公共卫生委员会,将社区居民、楼门院长等骨干、社区工作者和社区警务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驻区单位等代表纳入公共卫生委员会,明确工作职责;三是结合“品质社区”建设,指导社区开展防治工作。将公共卫生委员会等“六大下属委员会”运行情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情况、社区健康宣传教育等情况纳入品质社区考核范围,并按季度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评估报告,反馈至街道社区及相关职能部门。
(三)党校、团校开展艾滋病防治专题教育
石景山区委党校、团区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艾滋病防治工作要求,在石景山区第二十八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2023年公务员初任培训班等主体班次中,通过视频教学、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扎实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参训学员157人。
二、高质量开展综合干预,提高预防服务有效性
(一)落实宾馆等公共场所安全套摆放全覆盖
石景山区文化和旅游局积极落实艾滋病防治工作职责,持续抓好艾滋病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向各酒店发放安全套和艾滋病预防宣传材料,在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张贴宣传海报,在宾馆酒店等公共场所及娱乐场所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工作,将艾滋病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传播途经、防护办法等知识告知从业人员,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沾染不良习气。同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持续督导宾馆酒店等公共场所及娱乐场所,实施推广使用安全套工程,确保宾馆酒店安全套摆放全覆盖,提高从业人员及消费者对“远离艾滋 关爱生命”重要性的认识。
(二)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链条综合干预
石景山区卫生健康委组织区疾控中心针对MSM人群的特点,在MSM人群中进行线上和线下宣传相结合的宣传干预方式,尽可能地扩大宣传覆盖面,同时通过新媒体宣传,动员MSM等高危人群主动参与HIV抗体检测。线下通过艾滋病高危人群同伴教育志愿者在艾滋病高危人群中开展性病艾滋病知识宣传及动员检测工作,2023年联合社会组织志愿者、石景山区性艾协会以及北京市性艾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多场线上线下性病艾滋病及丙肝宣传讲座活动。
全区每月积极开展各类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宣传工作,截止到2023年8月底,共计干预暗娼人群1472人次,干预MSM人群12211人次,干预吸毒人群864人次,干预性病门诊就诊人群1751人次,累计发放宣传材料10余种共计19330份,安全套76232只,润滑剂5000只。
(三)加强艾滋病防治社会综合治理
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严格检测机制,重点管理涉毒艾滋,截至目前,区公安分局共抓获41名涉毒人员,对每名入所人员进行100%艾滋病抗体检测,其中发现1人艾滋病携带者,对发现的感染者100%纳入重点管理并开展抗病毒治疗。同时,健全衔接机制,推进禁毒防艾治疗,为健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维持治疗衔接机制,阿片类涉毒人员自报到之日起,可自愿入组,加入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机构。截至到2023年8月底,石景山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北京市药物维持治疗第八门诊)累计治疗人561人,在治人数60人,治疗保持率为96.6%,日均服药人数48人,HIV、梅毒及HCV检测率分别为98.4%、96.9%和100%。
石景山区司法局深入开展宣传教育,结合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利用“石景山普法”微信公众号,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利用社区矫正对象报告、参加线上教育,以及走访刑满释放人员等时机,对其进行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尤其是对曾有贩毒吸毒史的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对象,进行警示性教育,增强其防治意识。同时,配合开展检测治疗对曾有聚众淫乱、贩毒吸毒史的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对象,认真研读其刑事判决书及病情诊断书等材料,通报公安机关予以重点关注;要求该类人员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艾滋病检测,对发现的感染者纳入重点管理,并要求其配合做好抗病毒治疗。
三、高质量开展检测筛查,提高早检测早发现
(一)推进辖区艾滋病实验室网络一体化建设
为扩大HIV抗体检测覆盖面,提高HIV抗体检测的可及性,有效发现HIV感染者,石景山区积极推进辖区艾滋病实验室网络一体化建设。目前全区设有一家艾滋病初筛中心实验室,十二家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区疾控中心设有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目前承担全区医疗机构艾滋病确证检测试验,同时疾控中心承担全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CD4 T淋巴细胞的检测工作。全区已经具备了从HIV初筛到确证以及CD4 T淋巴细胞检测的能力,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监管场所均建立了HIV和梅毒快速检测点。
(二)持续开展艾滋病监测检测工作
一是艾滋病哨点监测。截止到2023年8月底,全区两家性病门诊共计完成市级艾滋病哨点监测调查333人,检出HIV抗体阳性者1人,HIV抗体检出率为0.3%。完成国家艾滋病哨点社区暗娼人群监测调查208人,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完成丙肝哨点监测数据收集、录入和上报工作。二是HIV抗体筛查情况。截止到2023年8月底,全区共筛查HIV抗体142580人份,比2022年的121713人份增加17.1%,检出HIV抗体阳性者40人份,HIV抗体检出率为0.03%。三是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全区设有三家VCT门诊(CDC、首钢医院和石景山区妇幼保健院),截止到2023年8月底,三家VCT门诊共检测咨询736人次,检出HIV抗体阳性者9人,HIV抗体检出率为1.2%。四是男男同性性行为(MSM)人群动员检测项目。为扩大MSM人群检测覆盖面,进一步发现HIV抗体阳性者,2023年石景山区疾控中心与京京同心志愿者发展中心以及金色阳光社区小组合作开展MSM人群HIV动员检测项目,截止到2023年8月底,共计动员检测MSM人群6907人次,检出HIV抗体阳性者15例,HIV抗体阳性率为0.2%。
(三)积极推广艾滋病尿液匿名传递检测
2023年我区继续积极推进艾滋病尿液匿名传递检测模式,解决防治中工作难题。在辖区高校学生以及男男同性性行为等高危人群中积极推广通过互联网开展艾滋病尿液匿名传递检测,有效地扩大了HIV检测覆盖面。该模式即在血液或唾液检测的基础上,通过匿名、安全、专业的尿液传递检测方式希望动员一些有检测需求但从未进行过HIV检测的MSM人群进行HIV检测,提高MSM人群HIV检测覆盖面,以发现更多的HIV感染者。截止到8月底,全区共计发放尿检服务包290只,样本回收189人份,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 同时,石景山区积极探索在辖区高校安装尿液检测筛查服务包自动售卖机,目前已完成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器安装并正常运转。
四、高质量开展治疗关怀,提升抗病毒治疗效果
(一)提高HIV感染者/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率
截至2023年8月底,石景山区累计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人1126例(其中HIV感染者811例,AIDS病人312例);报告死亡70例。现住石景山区HIV感染者/AIDS病人764例(其中HIV感染者541例,AIDS病人223例)。2023年1-8月新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人25例(其中HIV 感染者18例,AIDS病人7例)。23例经男男同性性途径感染,占92.0%,2例经异性性途径感染,占8.0%。截至8月底,石景山区共有710名HIV感染者/AIDS病人参加HIV抗病毒治疗,2023年新增治疗人数18人,抗病毒治疗率为92.9%,新报告病例30天内接受抗病毒治疗率为84.2%。
(二)完善随访服务分类管理
2023年1-8月累计完成HIV感染者/AIDS病人随访751人共计1200余人次,辖区内HIV感染者/AIDS病人随访率为98.3%;配偶或固定性伴HIV抗体筛查率为88.7%;CD4 T淋巴细胞检测率为86.9%;TB症状筛查率98.8%;绿色通道治疗转介率为100%。
(三)做好感染者困难救助和人文关怀
石景山区民政局指导各街道做好感染者困难救助和人文关怀。一是要求街道熟知政策,做到“应保尽保”。指导街道严格落实各项救助政策,健全主动发现、精准识别、综合施救等救助机制,在平时探访及入户过程中,发现艾滋病患者要立刻上报,并在今后高度关注,对符合条件的艾滋病患者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对患有艾滋病的低保、低收入、特困人员实施动态化监管。我区街道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通过定期跟踪回访。今年1-9月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探访形式已为11580户次低保对象开展定期回访服务,为其提供政策咨询,包括入户宣传和在救助所接待来访居民提供的政策咨询。三是确保救助金足额、准时发放到位。民政部门严格按照政策在每月10号前将救助金发放到位,如遇发放不成功的情况,将由街道尽快联系其监护人,确保不影响本人的正常生活。截至目前,石景山区民政部门保障的困难群众中,艾滋病患者共有6名,全部为低保人员。
石景山区司法局积极开展帮扶救助,对于感染艾滋病、符合有关救助条件的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对象,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医疗救助政策、住房救助政策和临时救助政策;对于生活特别困难的,通过发放实物与救助金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帮扶救助。
五、高质量开展母婴阻断,实现消除母婴传播
石景山区积极推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因地制宜建立消除母婴传播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努力实现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一是规范流程,完善服务内容。制定《北京市石景山区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转发北京市疾控中心《关于对孕妇血液样本开展艾滋病毒核酸检测相关要求的通知》积极开展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项目,在全区助产机构内孕产妇实行免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组织辖区各医疗机构制定了完整的艾滋病孕产妇接诊流程,提前储备了急临产孕产妇的艾滋病药物,对HIV阳性、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进行随访,确保及时阻断母婴传播,闭环管理艾梅乙孕产妇和新生儿。二是加强培训,提升服务能力。积极组织辖区各级医疗机构参加市区各级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培训,共组织培训10次,参加培训148人次。三是定期质控,提高服务质量。每年对辖区助产机构和地段保健机构开展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工作督导质控检查,共组织区级督导检查 2次,督导检查26户次。四是组织了区助产机构预防母婴传播检测服务能力调查。
2023年,石景山区助产机构无感染艾滋病孕产妇建档、生产,没有出现艾滋病相关漏诊、漏治孕产妇和新生儿情况,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为100%,孕产妇孕早期(孕13周前)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93.83%。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石景山区防治艾滋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继续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艾滋病防治质量年活动,落实完成各项指标和任务,进一步夯实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防治机制,确保我区各项艾滋病防控措施有效推进,不断巩固艾滋病防治工作成果。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重点组织做好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二是加强各部门合作和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控工作,全面开展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工作,提高安全套使用率和清洁针具使用率;三是充分利用民间组织、社团、志愿者的作用,建立有效信息沟通机制,并给予政策、技术、经费支持,继续扩大高危人群尤其是MSM人群检测覆盖面,有效发现更多的HIV感染者;四是加强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管理,提高病人随访率、CD4细胞检测率和配偶HIV抗体检测率,积极动员病人参加抗病毒治疗,进一步提高我区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五是结合“十四五”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目标,严格落实艾滋病、梅毒及乙肝防控政策措施,实现消除母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