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近年来,肇庆市委、市政府将未成年人保护和青年发展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以高站位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工作,打造“六位一体”保护工作体系,千方百计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积极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想方设法营造青年发展的良好环境,创新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和青少年发展委员会,为肇庆未成年人与青年群体撑起全面发展的天空,唱响新时代的成长与青春之歌。
用心用情用力
呵护祖国花朵向阳而生
肇庆首个乡村“爱心泳池”在广宁县古水镇蒙坑村诞生后,马上成为少年们的乐园。泳池的打闹声代替了河边的戏水声,野泳情况得到缓解,溺水事故大大减少。在鼎湖区,检察部门与妇联、教育等部门通力合作,对被侵害的未成年人进行多元救助,重拾生活信心。在德庆县,“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聂桂清化身法制副校长为未成年人送上精彩法制课,用法律法规和真实案例,做好普法教育……近年来,肇庆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通过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保护工作体系,突出抓好校园欺凌防治、防溺水安全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重点工作,织密织牢未成年人保护网,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肇庆市围绕六大保护工作,不断完善机制,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其中,以“养治教康+社会工作”有效融合,推进市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提档升级,按照三类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标准规划建设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提升基层关爱保护和服务能力。广泛开展“风信子学堂”“家长课堂”、乡村法治巡讲、送法进社区等活动,采取未成年人与家长“双向教育”模式,引导教育家长“依法带娃”,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帮助和支持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困惑和误区。
在预防打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方面,肇庆市建立公安、检察、司法、团委、教育、宣传、民政、卫健等职能部门合作机制,开展未成年重点人群管控、个案合作、宣传防范、心理辅导、疾病治疗和妥善安置工作。同时,推动专门学校建设,提升重点人群的宣传防范力度,有效降低肇庆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
此外,还将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纳入普法工作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宣传解读。深化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溺水、防范校园欺凌、反电信诈骗、性侵害及毒品防艾预防教育。积极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月”“法治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系列活动,提高群众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保护氛围。
去年以来,肇庆市开展心理健康进校园活动1300多场,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牵手活动”为900多名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送去温暖;举办未成年人学法活动1150多场(次),成功创建7个省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增强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一组组数据、一场场活动,折射出肇庆市不遗余力筑牢未成年人保护屏障,呵护祖国花朵向阳而生。
以友好促有为
激励青年奋斗逐梦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肇庆历来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和青少年发展工作,以中央及省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为指导,开展了大量工作和积极探索。比如,深入实施《肇庆市青年发展规划(2020—2025年)》并纳入“十四五”规划,把“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写进党代会报告与市政府工作报告,制定《肇庆市创建青年发展型城市实施意见》,推出一系列促进青年成长发展的普惠性政策和民生实事项目,让肇庆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肇庆更有为。
主动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肇庆市以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为契机,将青年发展事业逐步从理念倡导转为实际政策,从文件制定转为政策落地,为写好“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文章打下了坚实基础。
公共教育投入持续加大,在肇青年获得更优质、更均衡的教育资源。2022年,全市新建、改扩建的义务教育公办学校18所,增加义务教育公办学位1.9万个;全市21所中、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8万人,就业率超96%,3所中等职业学校获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立项,职业教育再获高质量发展;实施“圆梦计划”让300多名新生代产业工人实现“学历提升梦”。
城市建设融入更多青年元素,城市面貌变得“更年轻”。聚焦青年工作和生活需求,推动青年主题街(社)区、青年文化体育综合体等一批体现青年特点、适应青年生产生活需求的配套设施陆续展开建设。
新兴业态持续涌现,城市吸引力加倍提升。深化“文化+旅游”,培育新兴业态,相继打造石牌里民宿文创街区、江滨公园后备箱集市、肇庆新区长利湖夜市等一批深受青年喜爱的网红打卡点;延伸文化产业,设立非遗工坊、举办多元化艺术赛事活动,全方位活跃全市青年业余文化生活。
聚焦青年居住、婚恋、育幼、养老等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肇庆深入实施青年安居工程,超2300套公共租赁住房和人才住房欢迎符合租住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拎包入住”;100多场青年婚恋交友活动为近2万名单身青年、大龄青年提供“遇见爱”的机会;全市建设15个公共场所示范性母婴室,276家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创建21个市级工会爱心托管班示范点,养老机构覆盖100%的城镇社区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缓解在肇青年育幼、养老压力。
搭建更广阔的干事创业舞台,让肇庆青年发展更加有为。肇庆全力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深化“展翅计划”,深入实施“西江人才计划”,全力做好青年“稳就业”“保就业”工作。据统计,近两年,肇庆市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7200个就业岗位。肇庆市青年就业创业发展联盟应运而生,3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相继建成,累计引进创业项目205个。“创青春”“众创杯”“挑战杯”“星湖杯”等创新创业大赛陆续举行,近三年来培育了398个涵盖一、二、三产业的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其中乡村振兴领域青年创新创业项目155个。
以“新”换“心”
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和青少年工作发展
青年者,常为新;青少年工作,也须与时俱进。
今年6月,肇庆市印发《关于成立肇庆市未成年人保护和青少年发展委员会的通知》,成立肇庆市未成年人保护和青少年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未保和青发委”),这也是全国首个从市委、市政府层面成立统筹未成年人保护和青少年发展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市未保和青发委将分散在各领域各专项工作机构的资源和力量统筹起来、运用起来,有效解决职能重叠分散、跨部门协作难等问题,凝聚起强大工作合力,形成全市“一盘棋”,更好推进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和青少年发展工作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市未保和青发委谋划统筹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和青少年发展工作,领导有关工作专班和议事协调机制,推动工作资源、工作项目、工作力量深度整合,形成统筹力度强、工作覆盖广的工作格局。市未保和青发委将把全市现有的涉及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预防学生溺水、预防中小学生欺凌、妇女儿童关爱、青少年专门教育、青年发展规划实施等7个专项工作机构纳入其工作体系,并优化整合筹建涉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社区矫正、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和防控学生轻生行为等3个新的工作机构,共组成10个专项工作机构,有力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落到位。
市未保和青发委通过建立挂点联系机制、会商机制、项目化机制、跟踪督办机制和考评机制5项运作机制,以扁平化运作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市未保和青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会商机制是最主要运作机制,从既高效整合力量又不增加额外工作负担的角度出发进行制度设计,分层次、分类型建立青发委主任会商、常务副主任专题会商、机构自主会商三个层级的会商方式,鼓励“多会联开”提高工作效率,集中资源力量解决需要不同层级调度的问题。
结合肇庆市高质量发展布局,每个专项工作机构每年要向市未保和青发委办公室至少报送一项“我为青少年办实事”项目,确保各专项工作机构充分发挥作用,努力为青少年办实事、求实效。
7月14日,肇庆市未保和青发委第一次会议召开,提出要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市未保和青发委的工作正迈向新阶段。未来,市未保和青发委将全方位、常态化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和青少年发展工作体系,有效解决未成年人和青少年急难愁盼问题,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环境,促进“肇童”“肇青”健康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