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总体处于低水平流行,但局部地区、特定人群HIV传播态势依然严重。我国流行HIV毒株遗传多样性复杂,存在较高比例的新发重组毒株以及较快的疾病进展等特点。
当前我国积极推广艾滋病扩大监测检测、扩大治疗覆盖面,实施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用药(PrEP和PEP)等干预措施,有效遏制艾滋病蔓延势头,提高在治感染者生命质量和预期寿命。然而,治疗相关的药物耐受和低病毒血症等问题导致治疗失败发生,甚至存在耐药毒株传播的潜在风险,加强耐药监测检测和治疗效果研判势在必行。
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措施解决这个难题啊?
为提高各级疾控中心、医疗和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HI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子传播网络和耐药监测检测技术能力,研讨诊疗领域新进展、新成果和新挑战,北京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于2023年5月17日至20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联合举办HIV分子流行病学和耐药检测技术培训(第八届)。本培训班系2023年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4分。
培训班哪些人可以参加?我也想去行不行?
培训班面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艾滋病监测、检测技术人员;各级高校和科研机构艾滋病研究人员;艾滋病研究工作者与爱好者。培训内容涵盖流行病、检测、预防、治疗等艾滋病相关学科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欢迎各界同仁参加培训并就相关技术问题进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