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报告猴痘病例数最多的几个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巴西等国在今年5月相继报告本国“首例”猴痘病例后,都出现了后续的病例数不断增加、快速上升的流行形势。世界卫生组织(WHO)在7月23日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全球各国,尤其是猴痘疫情上升的国家拉响了警报。
WHO特别公布一组数据,5月以来在有据可查的病例中超过98%为年轻男性,且以有男男同性性行为者居多,其中约有45%的病例携带艾滋病毒。研究人员针对这一占比过高的现象,提出了三种观点。
01
猴痘和艾滋病的性传播网络存在重合
有研究人员认为两种病毒携带者重合的主要原因与性传播网络相关。猴痘和艾滋一样可以通过性接触在男同性恋及双性恋之间发生传播。16号公布的中国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就曾在德国有过男男性行为,最后基因测序也表明该病例感染毒株与德国株高度同源。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猴痘的早期传播与文化事件有关——涉及同性恋和双性恋男性之间的性网络的聚会和活动,从国外聚会归来的人在美国引发了早期猴痘病例,继而通过性接触扩散传播。
目前的猴痘疫情更多地反映了性网络,较少涉及(HIV阳性的)血清状态。美国疾控防治中心(CDC)表示:“迄今为止,HIV自身对猴痘的影响还不清楚,但猴痘病例中的艾滋男同比例确实很大。”可见造成猴痘在艾滋患者群体中扩散主要还是在于传播网本身,暂未发现HIV病毒对猴痘的作用。不过这也意味着猴痘和艾滋传播有重叠风险,医生在诊断出猴痘后也应该对其进行艾滋和淋病、梅毒等性病感染的筛查。
然而从全球来看,依然有部分猴痘患者在感染前并未和他人有过性接触。这意味着性行为是密切接触的一种,但不是唯一的传播途径。我国国家卫健委印发的猴痘诊疗指南中提到,猴痘病毒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其他人群不应该放松对猴痘的警惕。
02
艾滋病毒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会增加猴痘感染风险
“艾滋病毒是否会增加猴痘感染的风险?”埃默里大学病毒学家博古玛·蒂坦吉博士对此表示,免疫系统长期遭受HIV病毒攻击的艾滋患者会增加感染任何传染疾病的风险。这也是导致猴痘病例里艾滋感染者占比高的可能之一。
与非艾滋感染者相比,艾滋病毒携带者因猴痘导致住院的可能性更高,(艾滋病感染者为8% ,非艾滋感染者为3%)。
在美CDC研究中,大多数过去一年中接受了HIV治疗的患者,猴痘病情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CDC指出: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且CD4计数良好的艾滋感染者,对大多数传染病(包括机会性感染)有正常抵抗力,他们的猴痘感染风险可能不会增加。
虽然艾滋病毒抑制良好且CD4计数高的人通常不被视为免疫受损,但他们可能会存在轻微的免疫损伤或持续性炎症,这将会增加他们对猴痘的易感性。
CDC在8月5日发布了《艾滋感染者猴痘预防治疗指南(暂行)》,指南建议艾滋感染者提高意识,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感染。
03
HIV患者由于看诊更频繁,猴痘病例检出率更高
造成占比过高还有一种可能是“检测偏差”。也就是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感染者会定期就诊检查,并且对于皮疹、发热等症状更为警惕,因此有可能在就医时确诊猴痘。猴痘病例中HIV患者的高占比现象不仅出现在欧美,世界其他各国不同医疗体系的患者中也有“相似”情况,这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检测偏差对比率的影响。

事实上,确定HIV阳性人群中猴痘高发病率的趋势研究只是“冰山一角”,仍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尽管目前看来性传播似乎是主要原因,但还没有足够的信息来确定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猴痘疫情依旧存在很多谜团,需要等待更多的研究去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