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云南省防治艾滋病局主办、中国网七彩云南承办的“打好防艾持久战”主题宣传活动媒体团走进红河州。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红河州为加强传染源管理,阻断HIV阳性暗娼艾滋病传播,每年安排2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综合干预管理工作。经过两年努力,探索出一条人人有监管、人人有档案、人人有落实的管理模式,为云南省打好防艾持久战创造良好条件。
“‘谈艾色变’是当今的流行词,阻止HIV的扩散和传播,攻克艾滋病的任务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红河州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科科长张维义介绍,HIV阳性暗娼是普通人群特别是农民工、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渠道,而暗娼不愿意接受治疗和干预的现状,以及其工作的特殊性和流动性,无疑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据了解,为做好HIV阳性暗娼综合干预管理工作,红河州从2015年开始,每年划拨20万元专项资金,为各地开展随访、转介治疗等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建立了以各级政府、防艾等部门为领导,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为纽带,医疗机构、社会组织为支撑的综合干预管理体系,修订完善了管理方案,签订了《HIV阳性暗娼综合干预管理委托协议书》,为阳性暗娼建立专项档案,开展转介治疗、干预、转行咨询等服务,按季度对管理工作进行现场抽查和督导。
红河州按照齐抓共管,分类划定的原则,对阳性暗娼进行分属地管理,对户籍不在本地的HIV抗体阳性暗娼转回原籍进行随访管理,对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或非法就业的外籍阳性暗娼及时转介回国接受相关服务。张维义介绍,在动员转介治疗中,坚持按照双月干预要求,每2个月组织一次现场面对面咨询督导,记录和了解抗病毒药物服用和安全套使用等情况,定时做好病毒载量和CD4检测、性病检查,了解其身体健康状况。
同时,对生活确实困难、符合民政救济条件阳性暗娼,及时与民政部门联系,为其申请民政救助,协调解决低保、临时救助等。与妇联等部门联系,依据个人的工作能力和特点,为其提供技能培训、生产自救和再就业等服务,帮助指导她们转行,不再从事商业性服务。
据了解,自2015年8月项目启动实施阳性暗娼干预以来,红河州HIV阳性暗娼综合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16年12月底,全州新检测出的HIV阳性暗娼,100%建立了个人档案并进行有效管理,抗病毒治疗转介率达到了9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