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夏天去游泳的人很多也很杂,但我担心会在游泳池感染性病艾滋病。请问在公共游泳池游泳会感染艾滋病和其他性病吗?
答:大家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及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游泳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因为HIV要进入到人体的血液系统或淋巴系统才能引起感染,而在游泳池游泳,HIV不能穿过皮肤进入人体内。此外,游泳池水经过定期消毒的,其中含有有效氯等消毒成分,能很快杀死HIV。即使游泳池水中含有HIV,其单位体积中所含的HIV浓度极低,也不足以引起感染。
有一个实例可以打消大家的顾虑。在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的男子跳板跳水比赛中,美国的跳水王子洛加尼斯与中国的跳水新秀熊倪竞争非常激烈。洛加尼斯在倒数第二跳时头碰到了跳板,他的头皮被擦伤并流血(他出现在下一跳时,伤口已上了药并贴上了纱布),熊倪紧接着跳了下去。此后不久,洛加尼斯对外公开自己是HIV感染者,并退役。而熊倪并未因为跳入含有HIV感染者血液的游泳池而被感染,他在2000年奥运会上还为中国拿了金牌。
性病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染的,少数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生活用具如被污染的毛巾、浴巾、浴盆、马桶、被褥等传染。然而性病病原体多数比较娇嫩,喜欢在温暖、潮湿及分泌物中生存,离开人体存活时间不长。因此一般消毒方法即可杀死它,在游泳池水中消毒成分的作用下,性病病原体会很快死亡,因而不会传染性病。
但是,如果与性病病人共用毛巾、浴巾、互穿游泳衣裤等时就有可能被染性病。因此游泳应到卫生、消毒条件较好的游泳池,并讲究个人卫生,不借用他人毛巾、衣裤。游后及时淋浴,最好能及时解小便。同时要求有关部门加强游泳池水的消毒管理,做到按时对游泳池水进行消毒,并测池水的含氯量。如余氯不足应及时添加,池水不洁应及时换水,以预防性病传染。
问:我的室友是HIV感染者,现在是夏季,房间内有很多蚊子,请问蚊子叮了他再叮我会不会感染艾滋病呢?
答:根据研究表明,蚊子嘴上残留的血液仅有0.00004毫升,要反复叮咬2800次后,才能引起艾滋病毒感染。即使蚊子吸入了带有艾滋病毒的血液,艾滋病毒在2~3天内即可被蚊子消化、破坏而完全消失。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未发现蚊子或昆虫叮咬而感染艾滋病毒的。
问:请问国家对艾滋病人有什么相关政策吗?
答: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颁布了《艾滋病防治条例》。明确规定了艾滋病防治的关怀、救助措施,即常说的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
“四免”分别是:1、农村居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可到当地卫生部门指定的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区(科)的综合医院服用免费的抗病毒药物,接受抗病毒治疗;2、所有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病毒检测的人员,都可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等机构,得到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3、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由当地承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医院提供健康咨询、产前指导和分娩服务,及时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和婴儿检测试剂;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经费,开展艾滋病遗孤的心理康复,为其提供免费义务教育。
“一关怀”指的是国家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救治关怀,各级政府将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纳入政府补助范围,按有关社会救济政策的规定给予生活补助;扶助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活动,增加其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