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召开十八大安保禁毒工作部署会在北京召开

北京市召开十八大安保禁毒工作部署会现场
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即,为进一步做好禁毒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涉毒隐患,北京市禁毒委员会于9月6日召开了北京市十八大安保禁毒工作部署会。市委副书记、市政法委书记吉林,市委常委、市公安局长、市禁毒委副主任傅政华,公安部禁毒局副局长何平等领导参加了会议。
会议播放了北京市禁毒信息化建设应用成效汇报片,展示了我市禁毒信息化建设成果。近年来,全市禁毒部门始终坚持把信息化运用作为实现禁毒工作创新发展的第一推手,建立并不断完善了“网络宣传教育、禁毒社会防控、情报分析研判、吸毒人员管控”四大平台,构筑了集“信息采集、情报分析、管控预警、治安防控、侦查打击、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工作体系,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集成、高度共享、深度应用”的工作格局,在宣传教育、禁吸戒毒、堵源截流等方面均走在了全国前列,实现了禁毒工作的创新发展。
会议总结了近一年来我市的禁毒工作情况。近一年来,我市各级禁毒部门牢牢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要求,继续推进禁毒人民战争,有效遏制了毒品来源、毒品危害和新吸毒人员的滋生,有效减轻了毒品的社会危害,维护首都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贡献。一是进一步健全禁毒机制体制,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区县及成员单位齐抓共管、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首都禁毒工作格局,禁毒工作规范化、社会化进程不断深入。二是进一步加强缉毒执法,形成了打击毒品违法犯罪“零容忍”的高压态势。三是进一步夯实吸毒人员管理和服务,有效稳控了涉毒主体,大幅降低了吸毒人员社会危害。四是进一步弘扬禁毒文化,有效的增强了人民群众识毒防毒的意识和能力。五是进一步强化禁毒阵地控制,有效遏制了毒情反弹。六是进一步强化两品管理,有效防范了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
会议通报了我市当前禁毒工作形势,部署了下一步工作。尽管近年来我国禁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受境内外涉毒因素的影响,我国禁毒斗争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吸毒成瘾人员失控、涉毒违法犯罪相对突出、毒情反弹压力持续存在等问题尚需进一步解决。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市禁毒部门将抓住吸毒人群这一重点对象,最大限度减少涉毒不稳定因素;抓住缉毒执法这一关键,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抓住治安防控这一源头环节,防范毒情反弹,为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作出更大的贡献。
会议研究了《北京市禁毒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该《办法》明确了责任追究的对象和方式。对不履行禁毒工作职责的市禁毒委各成员单位、各区县禁毒委(办),以及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视情形进行通报批评、约谈整改,直至根据《北京市行政问责办法》的规定进行行政问责。明确了责任追究的内容,对未将禁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未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未按法律规定依法裁决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未按规定配备专职禁毒队伍和人员、发生吸毒人员实施重特大刑事案件、发生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以及吸毒人员驾驶机动车等多种情形全部纳入了追责范围。
傅政华同志讲话要求市禁毒委各成员单位、各级公安禁毒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研究工作措施,深入履行工作职责,查找工作薄弱环节,全力确保禁毒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以一流的成绩、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最后,吉林同志讲话指出:一是各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禁毒工作对“十八大”安保的重要性,排查解决各类突出涉毒问题,减少涉毒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坚决防止涉毒问题成为影响首都社会和谐稳定、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热点问题。二是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十八大”期间各项工作统筹协调推进,加强对禁毒工作的督导落实,确保禁毒职责履行到位,实现全市禁毒工作“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三是着力加强和创新禁毒工作的服务与管理,取得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把做好戒毒人员的康复和服务作为禁毒领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积极探索更加人性化的戒毒康复模式,从生活上关心、从行动上关爱吸毒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