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西城区性病艾滋病疫情报告及HIV初筛实验室检测工作,西城区(北片)疾控中心于2011年4月14日-20日对辖区第一季度涉及性病报告的16家医疗机构进行督导检查。
本次检查主要针对第一季度性病漏报情况、性病填卡质量、梅毒病例诊断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同时对各医疗机构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HIV初筛实验室检测试剂使用情况、初筛阳性数与确证阳性数比例、艾滋病病例流调流程等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本次检查,西城区(北片)第一季度共报告性病214例,无漏报现象,且报卡质量均良好。其中梅毒病例报告110例,无未按标准诊断病例,表明西城区前阶段针对性病诊断标准,特别是梅毒诊断标准的培训起到了较好效果。实验室检测方法方面,大多数医院使用RPR或TRUST方法进行初筛试验,用 TPPA、TPHA等方法进行确证试验,仅个别医院因条件有限,将RPR送其他医院检测。HIV初筛实验室方面,各医院使用初筛试剂各不相同,同时针对2010年市里质控考核不合格的3家实验室进行了重点检查,但发现个别医院送检阳性病例,经市CDC确证阳性比例较低,可能与使用试剂敏感性有关。在艾滋病报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面,目前除部分二级医院仍为纸质日志、手工开处方等医嘱外,大部分三级医院已采用院内电子办公系统(HIS系统)进行院内传染病的报卡及流调工作,减少了人工取卡的繁琐工作方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有效的防止了漏报现象,但仍存在患者信息不完整的现象,检查时已与医院相关人员进行了沟通,建议尽可能在患者办理就诊卡时将患者重要信息填写完整,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临床重点科室接诊医生的登记意识,将开具HIV检测单的患者的基本信息登记齐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本单位医护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医学伦理学、法律法规等多层面的培训,使医务人员能够正确认识艾滋病,清楚其传播途径,避免将感染者和病人同一些受歧视的行为联系起来,增强“患者享有健康权利和人权”的意识,为感染者和病人提供更宽松的社会氛围,使他们成为整个社会积极的成员,减少他们的自我羞辱感,从而才能更有效的在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的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