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艾滋病反歧视主题创意大赛推向高潮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全面推动“四免一关怀”政策,关爱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降低流行并减少歧视,2009年6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承办的“以爱之名––20 09年中国艾滋病反歧视主题创意大赛”启动。本次创意大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反歧视科普宣传活动,征集三大类艾滋病反歧视主题作品,文字类(包括:短信、诗歌、歌词、剧本等)、平面类(包括:海报、漫画、明信片、照片等)、多媒体类(包括:DV、FLASH、歌曲、舞蹈、短剧、COSPLAY等视频),并向全社会推广优秀作品,掀起一轮艾滋病防治教育和反歧视宣传的高潮。
大赛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截止2009年10月15日,大赛共收集作品33742件,其中文字类10928件,平面类21292件,多媒体类1522件。
为进一步推广艾滋病反歧视创意作品,营造良好的艾滋病防治、平等和谐的社会环境,10月28日晚7时,大赛组织者在中央民族大学举办了“以爱之名,颂爱永恒”主题活动。参加活动的有,中国疾病控中心性艾中心副主任刘中夫、中央民族大学领导、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亲善大使周柳建成、大赛评审专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代表、参赛代表以及北京各高校红会代表。
活动中,通过播放DV、张贴图片、朗诵诗歌等方式,向现场观众展示了部分参赛作品。同时,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亲善大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参赛代表接受了主持人的采访。采访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用亲身经历向现场观众讲述了感染者所面临的各种歧视,并以“照镜子”的互动游戏与参加活动的各位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了如何减少、消除这些歧视。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亲善大使、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主播周柳建成接受采访时说道,“一些感染者朋友告诉我,家庭的遗弃和社会异样的眼光比艾滋病本身更让他们痛苦、备受煎熬。我想,只有艾滋病的知识还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仁心”去融化坚冰、改变社会对艾滋病的认知。尊重和平等对待艾滋病感染者,让艾滋病感染者与你我一样享受生活的美好和社会的进步。”
本次活动后,大赛主办单位将邀请国内相关专家对各类参赛作品进行审评,并将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无线网络等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所评审出的优秀艾滋病反歧视作品。
所有参赛作品均可直接在大赛网站-中国红丝带网(www.chain.net.cn)或搜狐网公益频道(gongyi.sohu.com)浏览并网络投票。
背景介绍:
当前,我国艾滋病疫情仍呈上升趋势,政府对艾滋病防控工作十分重视并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社会上对艾滋病的歧视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大众人群、医务人员、政府官员、公安司法人员、青年学生等各种人群,存在着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不同程度的不接受,由于歧视引起的感染者过激事件时有发生。
歧视,已经成为我国防治艾滋病的巨大障碍。因为歧视,许多有感染风险的人拒绝接受艾滋病检测,不仅不利于自己感染状态的确定,而且也增加了传播艾滋病的可能性;因为歧视,许多艾滋病毒感染者隐瞒病情,既不利于自身及时接受治疗,也不利于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因为歧视,许多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得不到应有的治疗和帮助。歧视不仅无益于防艾,而且已成为艾滋病毒传播的一大帮凶。要有效预防艾滋病传播,必须努力消除对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歧视。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已多次看望艾滋病毒感染者,身体力行地为全社会消除歧视做出了表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全面推动“四免一关怀”政策,关爱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降低流行并减少歧视,2009年6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承办的“以爱之名––2009年中国艾滋病反歧视主题创意大赛”启动。本次创意大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反歧视科普宣传活动,并征集一批艾滋病反歧视主题作品向全社会推广,掀起一轮艾滋病防治教育和反歧视宣传的高潮。
本次大赛艾滋病反歧视作品征集分为三大类,即文字类(包括:短信、诗歌、歌词、剧本等)、平面类(包括:海报、漫画、明信片、照片等)、多媒体类(包括:DV、FLASH、歌曲、舞蹈、短剧、COSPLAY等视频),旨在以艾滋病反歧视创意作品征集为载体,调动社会各界人士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大众主动思考反对艾滋病相关歧视的社会意义,唤起社会大众防治艾滋病从我做起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发挥广大群众的聪明才智,创作出一批内容健康、通俗易懂、感染力强的艾滋病反歧视创意作品向全社会推广,提高大众对艾滋病防治的认识深度,倡导艾滋病防治的健康行为,关心和爱护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形成“关爱他人、幸福自己”的理念,营造良好的艾滋病防治、平等和谐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