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日,米歇尔?西迪贝被任命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在第九届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艾滋病国际大会前夕,他接受了中国媒体的采访,这也是他担任执行主任以来首次接受中国媒体的访问。
- 我们知道您来自非洲。非洲和亚太地区的艾滋病流行情况的最大不同是什么呢?您认为,亚太的防治工作可以从非洲借鉴那些东西?
非洲和亚太地区的艾滋病流行情况有很大不同,是普遍流行。非洲疫情主要是通过多性伴,包括同时并存的伴侣关系传播。亚洲疫情则集中在易感人群,包括性工作者,男男性行为者,注射吸毒者和跨性别人士。就艾滋病传播模式来说,亚洲是世界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但是其整体的感染率却很低(基本上不超过1%)。
但是,有一个亚洲国家与非洲的情况相似。它就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在这里,多配偶、多性伴已造成艾滋病的普遍传播。但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在整个亚洲地区是个例外。
亚洲疫情将继续集中于易感人群及他们的亲密的性伴侣中,因此需要针对高危行为进行有效的防治工作。
- 您曾经是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您认为您的教育背景能否将有助于您领导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解决当今的艾滋病问题吗?至今为止您作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什么让您印象最深?
我所学的知识让我非常清楚艾滋病是一个多个学科问题,我受到经济学、政治学以及其他领域的培训让我能应对这一挑战。但是,我最宝贵的训练来自在最富挑战性的非洲国家实地工作的经历。在斯威士兰、布隆迪和乌干达,我第一次目睹艾滋病疫情对人民的健康、人权及社会发展造成的威胁。也是在那里,我明白需要开展大胆而又深入基层的防治工作,才能达到逆转艾滋病流行趋势的目的。
自担任执行主任以来,经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在世界各地见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巴西到南非,从埃塞俄比亚到挪威,我见到很多的感染者,他们的勇气、韧性及出色的领导能力深深地感染着我。这些英雄优良的职业作风和敬业精神每天都在激励着我。他们在逆境中获得成功的故事,激励我领带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帮助这些艾滋英雄及其他成千上万的感染者们健康并有尊严地生活。
- 您认为金融危机对全球应对艾滋病流行有何影响?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这个时代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在对艾滋病防治投入如见成效的时候,这场危机必然对卫生和发展造成直接打击。但是现在是扩大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时候,而不是相反。
现在,任何资金削减或者终止投入的行为,对于四百万正在接受治疗的感染者和一千两百万的艾滋病孤儿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自上世纪90时代成立以来,艾滋病的流行仍在继续。您认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未来5年内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尤其是在亚太地区的作用?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将继续大力发展更为有效的艾滋病应对措施,并证明联合国各系统和世界各国协同防治艾滋病在国家层面所产生的价值。
我们已经确定了9项重点实现的目标结果。我们可以阻断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可以阻止艾滋病病毒的性传播途径。我们也可以防止注射吸毒者不受感染,并确保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受到治疗并且免于死于结核病。
- 第九届亚太地区艾滋病国际代表大会的主题强调社区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您对这次会议有什么期待?促进公民社会参会防治工作的关键是什么?关于公民社会参与的问题,你准备向政府传达怎样的信息?
我坚信,亚太地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进行改革,以使其服务于人民的利益,尤其是那些被边缘化的、缺少发言权的人们的利益。这就意味着保护性工作者、男男性行为者、跨性别人士、注射吸毒者及妇女。
为了有效地应对艾滋病流行,该地区的领导必须做到以下方面:
1. 成人两厢情愿的性行为和使用毒品的合法化。很多国家都在修改涉及原定非法的成人两厢情愿的性行为(包括商业性行为)和使用毒品的法律条款,法庭也在澄清不利的法律条款。
2. 应对亲密性伴侣间的艾滋病病毒传播。在亚洲,很多女性是通过她们的丈夫或者男性伴侣感染的艾滋病病毒,而她们的性伴侣则是通过使用毒品、与男性发生性行为或者与性工作者发生性行为而感染的。
3. 对以事实为依据的项目进行投入。必须将最脆弱的人群纳入到现有的艾滋病服务体系中。这些服务包括:建立针具交换项目,为吸毒人员提供口服替代治疗(中国在这方面取得了突出进步),扩大抗病毒治疗的覆盖面,发放安全套,并向高危人群提供艾滋病病毒自愿咨询检测。
4. 采取“艾滋病防治与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相结合”的方式。亚太地区能够将发展与艾滋病防治相结合。消除贫困、提高教育水平和加大医疗投入是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在应对诸如金融危机和汶川地震这样的突发事件中,中国都表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决心。那么,对于中国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和普遍可及目标方面的表现您认为如何?您有何建议?
经济的迅速发展实际上使得中国有能力应对艾滋病的挑战。看到中国高层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强有力的政治承诺,我感到非常高兴。2006年中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艾滋病防治行动计划(2006-2010),以加强全国性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即使是在现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依然保持对艾滋病防治的投入。
全面的艾滋病防治措施越来越重视对高危人群的行为改变,包括对农民工、妇女、青年人和少数民族的大量倡导工作。艾滋病治疗、支持和关怀的范围也得到了拓展。
尽管取得了这些进步,但是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依然存在显著缺口。高危人群接受的艾滋病预防服务还很有限,感染者获取高质量的一线和二线的抗病毒治疗的机会也很有限。如果接受这些服务的人数得不到扩大,那么2010年目标,艾滋病预防、关怀、治疗的普遍可及目标和千年发展目标六(关于艾滋病及其他传染病)这些目标将很难实现。
- 您曾经有机会访问中国吗?对积极参与社会工作的中国的艾滋病感染者,您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对中国的广大读者您想说些什么呢?
是的,我曾经到访过中国,我期待着在今年年底与中国的同仁们再次相聚。
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努力,对于像中国这样情况复杂的国家来讲更是如此。社会工作者在营造更加有效的防治艾滋病社会环境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艾滋病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不会消失,甚至也不会消减。我们这代人以及我们的子孙都将生活在艾滋病流行的世界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在艾滋病反歧视运动中出一份力,这份努力可以发生在家里、在社区、在学校、在工厂。这样我们就将艾滋病防治工作推广到中国各地甚至整个世界。我相信,在抗击艾滋病的战斗中,无论你生活哪儿,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有所作为。我相信中国人民会尽你们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