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
首届“法国医学日”在汉启动,中法专家共议传染病防治
全世界共同面对的艾滋病、肺结核应该如何防控?中法两国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有哪些可相互借鉴?昨日,首届“法国医学日”在汉启动,中法两国专家将就几大领域疾病进行交流。
法国驻汉总领事费勇表示,武汉是这次巡回活动的首站,足以证明武汉在中法医学、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特别是近几年,中法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交流更趋频繁,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赴法国考察、学习的医师、学生就有近100人次。
昨日,法国驻汉总领事费勇和湖北省卫生厅厅长焦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法国医学日”虽然只在传染病和公共卫生问题上做重点交流,但今后,法国与湖北的合作领域将拓展。除了和法国要合作培养更多医生外,公共管理能力、医院高层管理能力等都将是合作领域。
费勇表示,目前在中国经过法式医学培训的医生达1200—1500人,但他们之间很少交流,希望通过“法国医学日”将大家联系起来。此次,来自法国的两位知名专家就和300名懂法语的医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昨日下午,中法两国专家进行圆桌会议。会上,中国著名防治艾滋病专家桂希恩提出,法国采取匿名的方式进行HIV病毒监测,这和中国的做法完全不同。法国公共卫生集团主席鲍迪伦解释,在法国监测体系和治疗体系是分开的,如果监测到HIV病毒呈阳性,医疗机构会向疾控部门报告,医生会建议感染者去治疗,即使呈阴性也要告诫他们以后要注意。医院能找到患者,而疾控部门不能找到。
桂希恩接着又提出,在中国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药物是免费的,但只能在原籍省份治疗,如果跨省则拿不到免费药物,法国是否存在这个问题?法国巴黎第六大学教授白礼凯解释,2002年开始,感染者有权拿走自己的病历,这有利于他到外地治疗,同时本地的医生也会告知他该找哪家医院继续治疗。
此次“法国医学日”还将巡回到上海等六省市。据了解,“法国医学日”将继续举办,并长期在中国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