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百度
传染病院的病区和其他综合医院的不同,这里静悄悄的,走廊里没有病床,连病人家属都很少见到。我戴着16层纱布的口罩走在这里时,这种感觉特别明显。郭长萍护士长告诉我,这是传染病院特有的规定: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病区走廊不允许加床,家属也不能在走廊多逗留。
2日,我来到哈市传染病院准备采访该院一病区的护士长郭长萍。
大约9时,郭长萍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办公室。进屋坐下解开了身上的白大褂,里面还有一身淡蓝色的隔离服。她告诉我,传染病院病房里的护士都是这么穿的,里面的隔离服不透气,挺热的。
对于这些特殊的“天使”们,我最大的疑惑就是,你们不会被感染吗?不怕吗?面对我的问题,郭护士长笑笑说,“我们怎么能怕呢?这是我们的工作啊,而且我们有严格的隔离消毒制度。”郭长萍告诉我,洗手是她们必须做的基础消毒程序,每天都要洗无数遍。经常一天忙下来,手被洗得惨白惨白的。”
说一病区的工作,就不能不说到艾滋病。因为这里是哈市目前唯一一个“艾滋病、性传播疾病防治中心”,从2002年成立至今,该病房已经收治了25个艾滋病患者。但让郭长萍最难忘的还是2002年她们送走的那位患者。
2002年11月,郭长萍刚刚休完产假重返岗位不久,病房收进一位晚期艾滋病患者。这位患者入院时已经出现多种并发症。家属见此干脆弃之不理。郭长萍带着全科护士担负起护士、家属的双重身份,为其打水、喂饭、洗洗涮涮、换药……“患者临终前,是我们联系了殡葬部门,为他穿好了衣服,洗擦干净送走的。家属当时也来了,可一直远远地站在病区外面看着,怎么叫都不过来。”
郭长萍经常和护士们说的一句话就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别刺激到病人。这在其他医院的护士和患者眼中或许没什么,可在传染病院却能给患者们带来别样的温暖。
“其实按照我们的规定,我们在给病人注射时应该戴上胶皮手套。可现实中我们不能这么做,因为那样很容易扎不准,给患者带来伤害,同时也会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郭长萍说,传染病人尤其敏感,你的一个眼神,一句话可能都会伤害到他。
“我们每天和各种传染源打交道,病区里最多时住过90多个病人,我们都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郭长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