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百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WHO改地区TB/HIV双重感染防治框架会议
时间:2008年02月27日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于2008年2月18-21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组织召开了关于修改西太区TB/HIV双重感染防治框架的工作会议。来自西太区成员国的7个国家的代表、WHO官员和特邀专家出席了此次会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的4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背景
在西太区,有证据表明,合并结核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死亡率高,且从诊断到死亡的时间短,这提示需要对双重感染者给与尽早诊断和适当的治疗。然而,现行框架中建议的TB/HIV联合行动进展缓慢,结核病人中艾滋病病毒的检测率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中结核病的筛查率都很低;2007年WHO提出在卫生服务机构,由卫生服务提供者主动提供艾滋病病毒检测与咨询的新策略;越来越多的有关TB/HIV双重感染防治研究的数据在西太区或其周边地区获得,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更多的依据。综合以上因素,WHO西太区遏制结核病和HIV/AIDS工作组决定联合召开此次会议,修改现行的TB/HIV双重感染防治框架,以确保双重感染者的早诊断和早治疗,降低死亡。
会议目的
回顾TB/HIV联合行动的现状和教训,修改西太区TB/HIV双重感染防治框架
明确在执行修改后的TB/HIV双重感染防治框架中的障碍
在修改后的西太区TB/HIV双重感染防治框架基础上,制定加速和扩展执行TB/HIV联合行动的步骤
会议内容
WHO官员介绍和分析了TB/HIV联合行动在西太区的执行现状,特别邀请的专家介绍了部分西太区成员国或其周边地区国家开展的有关TB/HIV双重感染防治的研究;
包括中国在内的5个国家介绍了各自开展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的经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成诗明副主任重点介绍了我国卫生部组织实施的TB/HIV双重感染防治试点工作经验,特别提出了建立结防与艾防机构之间合作机制的重要性;
围绕4个主要议题,进行了小组讨论和反馈,对框架的修改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中国代表团依据我国结核病疫情高、病人绝对数量大,而HIV疫情低、且为局部性问题的特点,主要针对是否需要对所有的结核病病人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以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的结核病诊断和治疗、异烟肼预防性治疗等问题和与会专家及代表进行了热烈讨论;
WHO西太区遏制结核病和HIV/AIDS工作组组长对会议作了总结,明确了会议的产出。修改后的框架将于2008年6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西太区结核病技术专家组会议上最终讨论通过。
会议产出
初步确定了框架修改的内容
明确了加速TB/HIV双重感染防治的主要工作
提出了相关的研究重点
明确和制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包括儿童)中涂阴和肺外结核的诊断原则和方法
证明液体培养和其他新的快速诊断方法在西太区实施的可行性和效果
明确对已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进行结核病筛查的最适当的频率
明确合并结核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最适当的时间
评估给与异烟肼预防性治疗的最佳方法
评估复方新诺明治疗对预防机会性感染的效果,尤其对已经抗病毒治疗的病人
评价给与复方新诺明预防机会性感染治疗的不同策略,包括与抗结核治疗的DOTS策略相结合
通过此次会议,使我们更加明确了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的基本策略和重点。我们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讨论,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