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百度
近期“艳照门”事件映射着这个娱乐丑闻对社会道德、法制、网络隐私的巨大危机。如何规避公众看待该事件“很傻很天真、很黄很暴力”?“两会”前夕,两位在渝全国政协委员分别从教育、法制等角度发表了见解。
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刘明华:
提案呼吁性教育专业化
刘明华委员刚完成了一份《关于建议在中学完成性教育和防艾滋病教育的提案》。核心观点就是初中阶段应该完成性知识教育,高中则要完成艾滋病预防课程。
“要完全杜绝学生看艳照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通过性教育引导他们理性面对,消除‘艳照门’误导。”刘明华在提案中建议:性教育应课程化、科普化、实用化和经常化,即专业化的性教育。
据他调查,中学所涉及的性教育知识,仅存于初中“青春期卫生”一章。很多学校出于观念和师资局限,要求学生自学。刘明华说,现在很多学生早就通过电影、图片、网络等接触大量性内容,学校提供的知识对他们而言没有吸引力。
刘明华建议,唯有设置专门化的性知识课程,引导学生走出色情(艳照)误导,理性认识“艳照门”问题,不至于盲目认同或模仿。普遍的性教育不是哪个学校、地区的事情,而应该上升到国家教育层面。
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副检察长李钺锋:
前中后监管网络
“从法律角度看,虽然名人受到满足知情权的限制,隐私范围较一般人小,但从法律常识来说,‘艳照门’已经侵犯了名人的隐私权”。“艳照门”暴露出的网络监管问题为公众关注。李钺锋提出,对网络传播的监管可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实施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