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百度
去年11月,广西一名叫胡燕(化名)的老人给国家民政部副部长写了一封信,她省吃俭用,凑了2.4万元,通过民政部转给河南省上蔡县艾滋病孤儿福利院。1月15日,自治区民政厅工作人员对胡燕进行了慰问。
2.4万元捐给外省艾滋孤儿
去年11月,国家民政部副部长收到一封来自广西的信:“我是南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离休干部,今年82岁。在我的晚年幸福生活中,经常回忆和反思我的成长经历,这82年中受党的恩赐,才有我晚年的今天……”在信里,老人请求民政部转达她对艾滋孤儿的一点心意:捐赠2.4万元,给孩子们作为生活补贴,买点新衣服,吃点营养餐。
自治区民政厅福利处处长潘志武告诉记者,这笔捐赠款已通过民政部转交给河南省民政厅,首先给孩子们各买了一套保暖内衣。1月15日上午,自治区民政厅福利处工作人员登门拜访老人。老人个子不高,背有些微驼,一脸慈祥,现在一人居住。得知民政部的反馈信息时,她高兴地说:“孩子们收到了就好,我希望他们能过得好。”
捐助想法缘于儿时苦难生活
远在广西的老人怎么会想到给外省的艾滋病孤儿捐赠生活费呢?
有一天,老人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说河南省上蔡县福利院的艾滋病孤儿受到歧视,在生活上有困难。她触动很大,她认为孩子的父母可能有错,但孩子是无辜的。
艾滋病孤儿的遭遇,让老人想起了她的苦难童年。她的母亲生到她这一胎时,生了一对龙凤胎,父母对儿子疼爱有加,对她却很不满,觉得她是家庭的负担。6岁时,胡燕被姨妈接走。与姨妈住了一年后,由于姨妈举家去了国外,她便被一所境外慈善机构在中国所办的学校收留。她在那里度过了小学、中学时光,直到考上上海一所名牌大学。
老人说:“我的童年时光虽然是不幸的,但却得到了社会上很多人的帮助,如今我离休了,我也应该回报社会,献出爱心。”老人原本想捐赠5万元给艾滋孤儿,但她东凑西凑,最后只凑了2.4万元。“我连50元的存款本也用上了,盘算着应该能资助50个孩子。”
生活俭朴却长年做善事
老人给艾滋病孤儿捐款,并不是一次偶然行为,她捐赠的次数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了。
有一次,她看到报道上一名梧州的高中毕业生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却无钱读书,她立即邮寄了500元给那名学生。她听到云南发生地震的消息,又立即邮寄去了一批衣服和棉被。还有一次,她得知南宁郊区遭受洪灾,马上把自己的缝纫机和铁床、板凳都寄去了,还附上了100元。
在帮助别人上从不吝啬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却比较节省,她一个星期只买一次菜,每次三四十元,放在冰箱里。老人现在仍然在做着捐赠规划,她每个月都在攒钱,打算以后资助一些“空巢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