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百度
有专家表示,将艾滋当作一种普通慢性病,病人才可能彻底平等回归社会
“最近听说国家已将艾滋药物纳入了城镇职工基本保险用药目录,”日前,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蔡卫平称,“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只要上级有启动步骤,“我们肯定都会马上执行的”。
“如果能把艾滋病纳入医保并切实落实,人们未来仅仅只是将艾滋当作一种普通长期慢性病来看待,那时艾滋病人才可能彻底平等回归社会,人们也不再谈艾色变,”省防艾专家建议。
尽管部分艾滋病药物已实现国产化,但对90%以上艾滋病人而言,昂贵的治疗费用仍是他们普遍面临的困境。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蔡卫平介绍,目前,国家虽已规定对艾滋病人免费进行抗病毒治疗,但除此治疗项目外,艾滋病人还将接受血液病毒分析、各种机会并发症的治疗等较多治疗费用,而且“因并发症的不同,治疗费用会几百至数十万元不等”。
据记者了解,在目前已颁布实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中,已被列入医保之列的糖尿病、高血压、乙型活动性肝炎、恶性肿瘤等13种大病,其最高月报销额度为300元,与艾滋患者目前最常用的国产化鸡尾酒疗法350元-400元/月的费用相差不多。广州市也曾在两年前提出让艾滋进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然而,据目前相关统计,能真正享受到医保的艾滋病患者还未出现。
番禺区社保中心一负责人解释:由于目前享受医保的人群中还没有发现艾滋病例,所以基本上医保“未对艾滋患者开绿灯”,“这需要国家或上级部门明确规定,并给出用药标准才行”,这位负责人强调。
让红丝带飘得更久更远一些
记者述评:被视作全球性瘟疫的艾滋病正悄悄逼进普通人,广州也不例外。如今,在与艾滋长达20多年的反复较量中,人们终于摸索出一个结论:通过行为干预可以预防艾滋的传播大流行。
12月1日这天,广州在内的国内众多城市街头开始有了飘动的红丝带,有了越来越多“消除歧视、积极预防”的声音,有了各方抗艾人士急急奔走的脚步和越来越清晰可触的阳光政策。不过,抗击艾滋,显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病”临城下
艾滋悄悄逼近普通人
艾滋是“外国人的病”?艾滋是“吸毒、卖淫嫖娼者等高危人群所得的脏病”?自1986年广州发现首例境外输入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例以来,普通广州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这个舶来名词存在着误读。
专家估计,目前全省实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达到4万多人,其中广州确诊的感染者1241人,绝大部分感染者都还隐形在地下。
艾滋已经来到了普通人身边。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组副组长、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唐小平说:1996年以后,则进入了艾滋发病的快速增长期,“就是每年平均以20%的速度增长,个别地方甚至达到100%或50%。”
同样严峻的事实是,近几年广州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比例也正在持续上升。1998年,广州市还发现了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母婴传播病例,至今已发现20例艾滋感染孕妇。国际防艾经验警示:一旦出现女性感染者增多,就意味着艾滋病病毒正从吸毒人群向性乱人群和一般人群蔓延,预防控制的难度将不断加大。
政府抗艾
从宣传到免费检测的跨越
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科则介绍,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广州市在世界预防艾滋病日作相关宣传时,有很多市民不理解,甚至屡屡遭受白眼。但是,“近几年,随着艾滋威胁的加强,每年的世界预防艾滋病日的活动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了”,一连几天忙得团团转的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科负责人徐慧芳称。
了解艾滋,才能有效预防。在经受了最初与艾滋猝不及防撞面时的慌乱之后,随着对艾滋传播途径的认清、以及检测预防手段的加强,政府抗艾日益理性和强势。2002年,《广州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方案2002-2005》出台。
今年5月,为了在落实国家针对艾滋病人的“四免一关怀”政策之前全面摸底,市疾控中心首次向社会公开寻找艾滋病患者,并承诺对其免费检测和免费抗病毒治疗。然而,出于惧怕身份暴露而带来社会歧视、以及对相关政策不了解,真正前来登记的人数并不多。“很多人都是在并发症晚期才来住院,这样治疗难度很大”,唐小平院长希望艾滋感染者或艾滋患者能够及早就医,“那样控制病情的胜算会大大增加”。
民间抗艾
从地下向阳光地带的努力
“请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因为我就在你身边,”说这句话的THOMAS是广州最早的艾滋病患者之一。为了让更多身心俱伤的艾滋病人得到正常的生存空间,2002年9月,THOMAS卖掉自家祖屋,在海珠区租了一处400平方米的农民房,悄无声息地自发组织成立了艾滋病人互助团体“爱之家”。这也是全国第一个艾滋自助组织。
然而,成立之初的“爱之家”,遭到了周边人的冷眼相待,甚至一再被驱赶。2003年8月,“爱之家”难以维继,宣布解散。
现在,一个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福特基金会资助,并在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驻北京代表处支持的“爱之关怀”的组织延续着“爱之家”的精神。成员们日常的工作主要是:在每周一、三、五的晚上和周六的下午,开通专门的热线电话,接受艾滋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的咨询;通过固定网页为一些特殊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寻找援助机构或组织;向有需要的人群免费发放宣传预防艾滋的宣传手册《爱之简讯》等。
2003年,随着前来求医的艾滋病人的增加,市第八人民医院病员自发组织的“红丝带之家”也应运而生。这样一来,原本同根的两家艾滋患者自助组织彼此来往走动得更频繁了。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唐小平形容:“(两家)来往密切,根本就分不开。”
12月1日前后,“爱之关怀”变得忙碌起来。记者采访THOMAS时,对方传来一个略显虚弱疲惫的声音:“这几天实在太忙了。”据THOMAS解释,一连三天,成员既要参加宣传活动、又要接受媒体访问,从早上7:00一直忙到了晚上9:30之后。12月1日,全体成员更是一大早就出门参加中大的预防艾滋专题论坛,直到深夜。
最新消息
参加HIV抗体检测市民异常踊跃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昨日,记者从广州市部分HIV抗体初筛实验室获悉,这两天去做HIV抗体检测的市民大增,有的实验室一天就有10人参加,与平常一个月才两三人相比大大增加。而更多的市民就种种“高危行为”打去了咨询电话。
广东省性病防治中心一位医生告诉记者,随着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这两天来做HIV抗体检测的市民特别多,超过10个人。而平常一个月才两三个人来做检测。打电话咨询的人更多,一天起码接到五六位市民的电话,比平常一周才两个人的冷清局面大有改观。据介绍,来做检测和咨询的市民大多是男性,也有少数女性。“有的因为口交或一次没有戴安全套的召妓行为,担心自己感染艾滋病,跑来做HIV检测。”
记者从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海珠区CDC等HIV抗体初筛实验室获悉,这两天主动来检测和咨询的市民确实增加了不少。而且,今年的初筛阳性检出率都比以往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广州市性病监测中心随机监测结果显示
艾滋感染者今年骤增五成
记者昨日从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广州市性病监测中心获悉,该中心每年均采用随机监测的方式对门诊性病病人进行艾滋病检测,今年的监测结果显示,HIV检测成阳性者与去年相比增长了50%。该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样本较接近的情况下,这一增长反映出艾滋病感染率处于上升趋势,今后该中心今后将考虑实施艾滋病免费检测。
每年春节前艾滋检测现高潮
据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广州市性病监测中心副所长张锡宝介绍,该中心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门诊性病病人进行随机艾滋病检测,最近两年的随机监测人数均为4000人左右,尽管HIV呈阳性的绝对人数并不算多,但增长速度则较快,与去年相比,今年检出的艾滋病感染者人数有了50%的增长。
据介绍,到市皮防所进行艾滋病检测的一般是有吸毒、卖淫嫖娼等高危行为的人群,每月均有数百人进行检测。而据该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每年春节之前,进行艾滋病检测的人数均会出现明显增加,“增加比例大概为平时的一半”,对此,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可能这些高危人群担心把疾病带回家,传染给家人,接受检测者不乏一些未婚人士”。
张锡宝透露说,该中心将考虑以后对所有艾滋病检测者实施免费。
高危人群将“艾检”当成例检
据介绍,不少人由于长期存在高危性行为,艾滋病检测几乎成了他们每月的例行检查。
张锡宝副所长告诉记者,有些检测者每月的性伴侣都有十个左右,每年的性伴侣有几十、上百人。这些人对于自己行为的危险性十分清楚,尽管也做了安全防范的措施,但艾滋病检测对他们来说仍是一服不可缺少的心理“安慰剂”,他们屡犯屡查,屡查屡犯。
据了解,很多恐艾者反复多次检测,往往是疑心自己已感染艾滋但因处于窗口期未查出。对此,张锡宝副所长解释说,所谓的窗口期是指从感染艾滋到产生抗体的那段时间,由于病毒和抗体量未达到一定水平,检测试剂还不能检测出,这段时间大约是4至6周。因此,如果6周后的第二次检测结果仍呈阴性,则可确认未感染艾滋,而不必多次重复检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