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红丝带网
今年的12月1日是第20个世界艾滋病日,这一天作为一个普通的纪念日在人们的生活中已悄然逝去。但是,作为一项防御艾滋病工作来说,这一天仅仅是众多“防艾”工作的沧海一粟。防御艾滋病一直是整个社会沉重的话题,前不久,记者来到县疾控中心,就我县的艾滋病情况作了一番了解。
性传播成主要传染途径
众所周知,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性传播。但是,从我县目前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来看,他们大多数以性传播为主。县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科科长王志刚告诉记者,从全国范围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来看,他们当中以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的占三分之一左右,其余的则主要通过血液和母婴传播,而在我县的感染者和病人中,因性传播致病的占到了三分之二。王志刚说道,在这些感染者和病人中,年龄主要分布在16–40周岁。王志刚向记者介绍了艾滋病预防的三条途径:洁身自好、保持一个性伴侣、使用安全套。目前,我县大中型宾馆、饭店基本放置了安全套。由于艾滋病只有通过专业的血液检测才能发现,因此,王志刚也希望曾经有过高危行为的人能自愿到县疾控中心进行咨询与艾滋病抗体检测。
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发展
王志刚告诉记者,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高危人群包括:静脉毒瘾者,同性恋、双性恋或异性性乱者,性病患者,暗娼、嫖客,艾滋病患者的配偶、亲属或其他性伴侣,艾滋病门诊、咨询部门的医务人员以及与HIV有关的检测人员等。我县自2004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近几年感染者的人数呈上升趋势,而且出现了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发展,这也意味着给艾滋病防御工作带来了更多的难题。据了解,在目前发现的HIV感染者中绝大部分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普通人群,并且以女性居多。王志刚分析道,由于主客观原因,一些高危人群很少积极主动配合医务人员的检测工作,这也导致在数据统计上出现了一定的出入。但是这也给我们一个危险的信号,艾滋病不是一种距离我们很远的疾病,有时候它有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
一般性病成“防艾”的一大绊脚石
王志刚说道,艾滋病属于性病的一种,艾滋病与其他性病关系十分密切,医学上称性病患者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并认为一般性病对艾滋病的传播有帮助。王志刚分析道,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几乎所有的性病都是通过性接触传染的,而这正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性病患者多在阴部及外生殖器部位患有溃疡,为艾滋病病毒的侵入提供有利条件,使其很容易进入人体并迅速蔓延;性病病原体感染人时,往往引起炎症反应,而炎症又使淋巴细胞增多,由于淋巴细胞是艾滋病病毒进攻的靶细胞,所以它的迅速增加起到了吸引艾滋病病毒入侵的作用;性病患者主要通过性乱、不洁性生活而感染,而其接触的性伴侣往往感染多种性病。同样,也可合并感染艾滋病病毒。此外,有大量材料证明,溃疡性性病患者感染HIV的几率要比正常人高出3~5倍。同时HIV感染也可增加某些溃疡性性病的流行率。因此,患性病后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降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
“防艾”工作任重而道远
据统计,一个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平均一年要支付抗病毒药费1至3万元人民币,经济负担沉重。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我县每年投入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艾滋病事业,制订并落实了“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全县4家具备HIV初筛选实验室的疾控机构、医疗机构为监测点(县第一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对临床可疑病例、孕产妇、手术前病人、供血者、公共娱乐服务场所人员、公安抓获的暗娼、嫖客、吸贩毒人员以及自愿咨询检测者和HIV/AIDS密切接触者进行HIV血清学检测(县疾控中心实行免费检测)。虽然如此,还有很多有过高危行为的人并没有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这部分人群有的是害怕暴露隐私或自己的身份,有的抱着侥幸心理而远离检测。对此,县疾控中心的有关专家说,检测部门会本着为当事人严格保密的原则开展检测,有过高危行为的人应积极进行检测,及时了解自身情况。